从伊朗导弹试验看伊飞弹计划

2012-01-01 08:40 阅读(?)评论(0)

从伊朗导弹试验看伊飞弹计划
■ 土立方~earththree

  2011年12月31日,也是2011年的最后一天。就在全世界都在庆祝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时,一个“非和平”的消息吸引了全球主要媒体的关注。
  今日下午14时,路透社源引伊朗法尔斯新闻社消息称,“伊朗海军打算试射各种种类导弹,包括远程导弹。”此消息据称是由伊朗海军副司令马哈茂德·穆萨维在12月30日向法尔斯新闻社记者透露的,“伊朗海军定于在31日的‘守卫90’军事演习中试射远程导弹。”
  伊朗的“守卫90”军事演习,从2011年12月24日就已开始。演习预计10天时间,分为四个阶段,地点在敏感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,涉及跨度达2000多公里的海区。至31日,该演习已进入第三阶段。

  后据今日(12月31日)晚间的消息,伊朗海军副司令穆萨维又正式否认了自己此前表示的“31号试射远程导弹”的说法。穆萨维又称,“发射导弹的演习将在未来几天内进行。”
  无论31日伊朗是否试射导弹,2012年的波斯湾新年注定要在极度紧张气氛中度过。也无论伊朗要试射哪几种导弹,伊朗的导弹武器都再次被世界关注。
  先来简要介绍下伊朗弹道导弹(或称弹道飞弹)的发展历程。

■ 王牌:“流星-3”

  伊朗的弹道导弹最早自两伊战争时期,通过利比亚渠道获得苏制“飞毛腿-B”(Scud-B)型短程弹道导弹。
  在整个两伊战争期间,伊朗与伊拉克曾进行过一场“飞弹袭城战”。两伊双方都以敌方首都(巴格达和德黑兰)为目标,互射了大量的“飞毛腿”(包括“飞毛腿”的伊拉克改进型,“侯赛因”导弹)导弹。其中伊朗发射了70多枚,伊拉克则发射了190多枚。
  可以说,伊拉克和伊朗成为了全世界弹道导弹“实战经验”最丰富的国家。

图:苏制“飞毛腿”(苏联型号R-11,北约代号SS-1“Scud”)短程战术弹道导弹。

  两伊战后,伊朗从苏联/俄罗斯、中国(大陆)、北朝鲜,甚至德国陆续获得了一定的弹道导弹相关技术,自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自行研发弹道导弹的计划。
  这其中最为成功也最有影响力的便是伊朗的“流星-3”(Shahab-3)系列弹道导弹,包括“流星-3”的改进型,“流星-3B”(Shahab-3B)型。
  “流星-3”计划始于1998年7月,于2003年7月首次试验成功。射程达1300公里,属中程弹道飞弹(MRBM)。此后又在此基础上改进成功“流星-3B”型,射程增加到2100公里(之前数据为1680公里)。弹头载荷增加到1吨级,同时弹头在导弹再入段据称可实现“末端机动”,以减少被反导系统拦截的可能。

图:伊朗“流星-3B”(Shahab-3B)型弹道导弹打击覆盖范围。

  在“流星-3”系列之后,伊朗还曾进行过射程可达2000公里的“流星-4”(Shahab-4)型导弹计划,以及计划研制(宣称)射程超过5500公里,已属于洲际弹道飞弹(ICBM)的“流星-5”(Shahab-5)型导弹。不过“流星-4”计划已在2003年11月正式宣布放弃,“流星-5”计划现未见有可靠的报道。
  所以现伊朗弹道导弹库中,最为实用的也即是“流星-3”型和改进版“流星-3B”型。

图:“流星-3”型与“流星-3B”型导弹,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即是“3B”型的弹头有一个俗称“奶嘴瓶”的设计。此设计可有效提高弹头再入大气层后的升阻比。这也是不少分析认为该型导弹具备(一定)的末端机动能力的根据。

■ 历程:从“劳动”到“流星”

  要追溯伊朗“流星-3”型导弹的研制,真正的技术蓝本来源于北朝鲜的“劳动”系列弹道导弹。
  北朝鲜于1980年代开始进行弹道导弹研制计划,迄今为止成功研制出“劳动”(RODONG,或NO-Dong)系列的“劳动-1”型和“劳动-2”型,以及在此基础上的“大浦洞-1”(Taepodong-1)型和“大浦洞-2”(Taepodong-2)型。

图:北朝鲜弹道导弹系列,自上而下分别是“劳动”(Rodong,或Nodong),“大浦洞-1”(Taepodong-1)型和“大浦洞-2”(Taepodong-2)型。其中“大浦洞”(Taepodong)这个名字来源于北朝鲜导弹发射场所在地“舞水端里”在日治时期的名称。

  北朝鲜的“劳动”弹道导弹技术,此后技术输出至巴基斯坦和伊朗。
  巴基斯坦在“劳动”导弹基础上后来研制成了“高里”(Ghauri,原称Hataf-V,“哈塔夫 V”型)系列导弹,而伊朗版本便是“流星-3”(Shahab-3)。
  北朝鲜的“劳动”(Nodong)导弹和巴基斯坦的“高里”(Ghauri)及伊朗的“流星-3”(Shahab-3),实际是(几乎)从里到外完全一样的产品。

图:“劳动”(北朝鲜)、“高里”(巴基斯坦)和“流星-3”(伊朗)弹道导弹结构示意图。

  从技术上来说,该型号导弹属于单级液体燃料推进弹道导弹。
  其燃料选用俄制TM-185型火箭燃料,基本成份为煤油与汽油按8:2比例混合而成;而火箭氧化剂则为俄制AK-27I型火箭氧化剂,基本成份为四氧化二氮。
注:液体火箭/飞弹的燃料必须由两部分构成,燃料与氧化剂。氧化剂提供燃料燃烧时的氧供应,否则无氧或贫氧状态下,燃料是无法燃烧的。)

  这样的液体燃料弹道导弹,在当前时代已是非常落后的技术了。
  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必须在发射前加注燃料和氧化剂,而如果加注后发射任务取消,则必须再将燃料和氧化剂重新抽出。燃料和氧化剂绝不能储存在导弹内,否则极易在碰撞或振动下因燃料与氧化剂相接触而发生自燃自爆。同时燃料和氧化剂还会腐蚀弹体。
  在实战条件下,燃料的加注(或抽出)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宝贵时间,增加己方阵地暴露的危险。另一方面此阶段操作必须十分谨慎,极易发生危险。有些液体燃料(如偏肼燃料)还会有剧毒。
  而这些技术上的缺陷对伊朗来说还不是最主要的。对伊朗、北朝鲜等国来说,在发展弹道导弹计划中,还有更大的技术瓶颈。

■ 瓶颈:地球重力场

  对“劳动”“流星-3”这样的弹道导弹,通常分析都认为其精度会很差,圆概率误差很高。
  这种精度差,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并不原因火箭或导弹技术本身。而来源于研制中远程弹道导弹必须掌握的另一个基础学科,地球物理。其中对火箭和弹道导弹影响甚大的,便是地球重力场的测定。
  地球上的物体都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,由于地球的自转效应的存在,实际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相合成。同时由于地球形状的不规则,地球表面各处的重力加速度值也有细微的差异的。
  ——实际上物体在地球各处所受到重力作用也是不同的。
  这种重力上的细微差异,对于普通物体,包括飞机、飞航式导弹等的影响都不大。而对于弹道导弹的精度影响则是必须考虑。
注:二战期间世界第一种弹道导弹,纳粹V2型飞弹向伦敦发射了数千枚,而命中概率极低。很大程度上的主因便是纳粹无法正确测定整个弹道上的重力场数值。)

  现代弹道导弹技术通常要求,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弹道导弹必须精确设定(弹道上的)重力场参数,否则误差无法接受。
  测定整个弹道上的重力场数据,传统方法便是“地面(海面)重复重力观测”。而且由于地球的地壳运动、地震等因素的不停发生,各地的重力场数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。
  为此,各弹道导弹强国都要安排专业的地球重力场测量,而且要不断进行数据重新测量和更新。首要目的(之一)就是为了自身武器库中的弹道导弹有准确瞄准。
  著名的有,
  ·中国(大陆)早期的“向阳红 5”号科学调查船。该船的首个使命便是为“东风-5”型洲际弹道导弹完成射击路线上的重力场测定。为此在1970年代,中国(大陆)专门拨“巨资”自西德引进两套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测量仪,其中一台便安装在“向阳红 5”号船上。

图:时属中国海洋局的“向阳红 5”号科学调查船。该船原为波兰进口“Francesco Nullo”级货船,原名“长宁”号。1970年专为“东风-5”型洲际飞弹试验的重力场测瞄任务(代号“718工程”)而改装,对外称“海洋科学调查船”。从1976年~1978年间,“向阳红 5”号四次远洋,最终选定“东风-5”海上靶场并完成所有重力场参数测定。

  ·美国海军则更有一支专业的海洋调查船队,始终为美国核潜艇和战略弹道导弹的瞄准提供射击参数。

图:隶属于美国海军的“帕塞芬德”(Pathfinder)级海洋测量船,T-AGS 62“鲍迪奇”(USNS Bowditch)号。该舰于2002年在黄海海域进行数据测量时,曾与中国(大陆)发生磨擦。该级测量船为美国1990年代最新服役的5000吨级中远海测量船,已入役6艘(T-AGS 60~65),第7艘(T-AGS 66)将于2013年交付。近年来每年均有1~2艘该型船在中国近海附近活动。

  而自1980年代后,对于地球重力场的测定引入了新的技术,通过重力卫星进行卫星重力观测。
  在经历近30年发展的后,现卫星重力观测技术已非常成熟并实用化。各弹道导弹强国都已纷纷应用了卫星重力观测技术。比较典型的如欧洲空间局(ESA)和美国宇航局(NASA)发射的具有测定地球重力场能力的“CHAMP”“GRACE”“GOCE”等卫星。

图:美国宇航局(NASA)的地球重力探测卫星“GRACE”(上图),以及根据欧空局(ESA)的“GOCE”卫星数据制作的地球重力场分布图(下图)。

  对于地球重力场数据,甚至包括所测路线,各导弹强国都是绝对保密的。哪怕只是测量路线的暴露,都有可能导致己国导弹伏击阵地位置的暴露。

图:1976年“向阳红 5”号(远端)的首次远洋任务便跟随另一艘“向阳红 11”号(近端),两船外观几乎相似,“向阳红 11”号承担了掩护任务。

  而对于伊朗和北朝鲜这些国家来说,既很难通过传统手段获得可靠的地球重力场参数,更距离卫星重力观测技术还很遥远。
  这样从实战意义上讲,伊朗的弹道导弹的攻击效果便会大打折扣,误差概率甚至会令人“无法接受”。
  不过,实际上伊朗(包括北朝鲜)的导弹计划,其意图和目的也并非在于实战。

■ 实质:伊核问题的筹码

  任何一个核武国家,必须至少具备两个要素才可称的上,
  ·一个要素是“有核”;
  ·另一要素便是“(核武)投送能力”;
  早期美国是直接通过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实际运用,证明了自己的能力。而苏联、英、法、中国(大陆)则是通过中远程轰炸机和弹道导弹,以及核潜艇的拥有,证明了这种能力。
  对于现在的伊朗来说,尤其是在尚未证明已试爆核武器的情况下,就必须先急于证明己方的核武投送能力。这样才可在伊核问题的谈判中争得更多的筹码。
  换句话说,伊朗的导弹技术先进与否,甚至伊朗此次的军演“好看”与否,都不重要。
  这样再来看伊朗军方对此次军演中(或)试射导弹“出尔反尔”的表态,也就不难理解了——不过是一种试探外界反应的“外交战术”。

(完)

■ 土立方~earththree
写于 2011年12月31日 晚

版权声明:
· 本文仅提供给搜狐博客发表,本博客所有文章之版权均为本人所有;
· 媒体转载、商业转载请与本人联系,经得许可并请支付稿酬;
· 个人转载请注明“转载”,保持全文原状并请附带原文链接,告知本人;
· 对于侵权转载,本博保留相关法律追责权利。
· 电子邮箱:earththree@sohu.com

 

■ 2011-12-28 | 《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(五)》
■ 2011-12-26 | 《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(四)》
■ 2011-12-24 | 《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(三)》
■ 2011-12-23 | 《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(二)》
■ 2011-12-21 | 《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(一)》
■ 2011-09-23 | 《收复西沙群岛全景回顾(下)》
■ 2011-07-18 | 《收复西沙群岛全景回顾(中)》
■ 2011-07-13 | 《收复西沙群岛全景回顾(上)》
■ 2011-06-21 | 《南海绝不是谁家的练武场》
■ 2011-06-27 | 《南海危机或是中国转型的契机》
■ 2011-12-05 | 《『坎大哈野兽』出糗,伊朗称“击落”》
■ 2011-11-17 | 《倒飞螺旋或致巴“枭龙”战机坠毁》
■ 2011-10-14 | 《飞豹蒲城坠机事故原因初判》
■ 2011-06-22 | 《初判俄空难:误将公路当跑道或是主因》
■ 2011-04-24 | 《40年后再看256号坠毁之迷(壹)》
■ 2011-04-29 | 《40年后再看256号坠毁之迷(贰)》
■ 2011-05-04 | 《40年后再看256号坠毁之迷(叁)》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2-01-07 17:15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